首页

山东羽璃女王在线

时间:2025-05-28 19:11:18 作者:2025年“文化中国·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莫斯科赛区决赛落幕 浏览量:44193

  中新网莫斯科5月28日电 2025年“文化中国·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莫斯科赛区决赛日前圆满收官。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30余名选手齐聚比赛舞台,以动人的歌声和精湛的演绎,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音乐盛宴。

  本次赛事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等单位指导下,由莫斯科华侨华人联合会、莫斯科华星艺术团主办,俄罗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格林伍德国际贸易中心、俄罗斯山东同乡会、莫斯科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等协办。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领侨处公参刘伟在致辞中表示,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跨越地域与国界,是连接不同文化、种族的特殊纽带。音乐歌曲作为重要载体,传递情感、讲述故事,是促进人文交流的生动使者。中文歌曲大赛如文化桥梁,连接海外中华儿女,铺就中外文化交流大道,成为莫斯科中文爱好者期待的文化盛宴,承载中俄情谊与人文交流活力。

  诚通国际董事长孙伯辉表示,该赛事不仅是音乐赛事,更是文化桥梁。我们在此见证了年轻一代对中华文化的热爱,看到不同国籍的选手用歌声传递情感,这正是民心相通的体现。希望通过平台挖掘更多优秀人才,为中俄友好注入新活力。

  莫斯科华侨华人联合会会长王传宝表示,2025年是“中俄文化年”的第二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俄两国人民以钢铁般的意志和血肉之躯并肩作战,共同了捍卫人类和平与正义。今天,我们以歌声致敬历史记忆,这不仅是一场文化活动,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本次比赛分为少年组与青年组两大组别。比赛现场,从婉转悠扬的抒情曲目到激昂澎湃的力量之作,选手们凭借扎实的唱功与极具感染力的舞台表现,充分展现了当代中俄青年的艺术水准。经过激烈角逐,评委会评出了金奖、银奖、铜奖、最佳才艺奖、最炫国风奖、最高人气奖等奖项。

  获奖选手苏娟表示,来到俄罗斯留学后,她一直渴望能在这片土地上唱响中国民歌。这次她选择了《春风十万里》,恰逢莫斯科春意盎然,歌曲与当下的季节呼应,仿佛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更让她感动的是,赛场上不仅有中国选手,还有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朋友一同参与。这种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让她深切感受到音乐作为“世界语言”的魅力。(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海警依法在黄岩岛海域常态开展维权执法活动

2024陆游文化季期间,当地还将开展《绍兴的历代诗意》主题讲座、“千里传文脉 运河流新篇”诗词创作采风、“运河之夜 宋韵光影”越城区宋潮艺术生活夜等活动,让民众沉浸式感受宋韵文化、陆游文化。(完)

横琴口岸货运车辆恢复通行后 首票免税科研货物顺利通关

天津8月24日电 (孙玲玲 焦德芳)两岸菁英文化研习活动24日在天津大学开幕,开幕式上,由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与台湾中华两岸新时代交流协会共建的海峡同文书院揭牌。

人民领袖|一幅字里的家风传承

鹤鹤的父母并不是特别赞成她做陪拍师。“他们认为这个行业不稳定,我已经找到了实习工作,下周就要入职了。不过我热爱陪拍师这个职业,会利用业余时间继续接单!”鹤鹤说。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

“我国探月工程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规划了一张好的蓝图,并认真仔细地将这张蓝图绘到底。”王琼表示,未来,团队既要苦练内功,提升工程总体设计和验证能力,又要放眼世界,加强国际性重大航天工程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为月球探测事业作出更多贡献。

猴痘疫情成为非洲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全世界人民奋起砸碎奴役枷锁、当中国人民宣告从此站起来了、当西藏广大受压迫的人强烈要求翻身解放时,任何企图阻挡历史前进的脚步,甚至开历史倒车的想法,都注定是荒谬且徒劳的。

相关资讯

针对未成年人权益全面保护不够的问题,做实刑事、民事、行政一体保护。涉少刑事案件,根源无不在于家庭、在于学校、在于社会,初期多以涉少民事纠纷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有的机动车交通事故造成孩子失去父亲、母亲,成为单亲家庭或者孤儿,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或者成为困境儿童,在案件办理过程中要做好心理评估干预、加强司法救助等工作;变更抚养纠纷往往伴随探视的不顺畅,甚至出现抢夺、藏匿孩子的情况,会导致对孩子的二次伤害,要加强社会调查、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比如,在一起变更抚养关系的家事案件中,父母双方离婚,抚养孩子的一方因工作原因,在未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带孩子迁居至外埠生活,双方矛盾激烈,就孩子抚养问题诉至法院。法院没有轻易下裁判,而是多方做工作,最终促成最有利于孩子的方案:双方分段共同抚养、共尽义务、共担探视成本、递进抚养费用,一揽子解决了异地抚养等问题,不仅化解了父母矛盾,更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了条件;离婚案件往往伴随激烈的家庭矛盾,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开展社会调查、对父母双方开展家庭教育,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协调学校关注孩子的成长,等等。为进一步做实、做细、做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2023年5月,最高法院党组经认真研究,决定将研究室、刑一庭、民一庭共同组成、分工负责的最高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整合为“少年审判工作办公室”,依托民一庭开展工作,统一负责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工作的监督指导,目的就是要实现涉未成年人案件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审判人员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过程中,要同时关注民事、行政权益维护、刑事犯罪预防和惩治以及公共利益维护等。“三审合一”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全面保护、及时保护,做实“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一方面,通过“穿透式”审判,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和线索,及时解决甚至一揽子解决问题,避免问题拖大,努力把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伤害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把所有问题放在一起通盘考虑,可有效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弊端,有利于对案件的全面把握和公正处理。4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中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对有未成年子女的当事人要进行提示,提示他们要关心关爱未成年子女,关注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要从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妥善处理抚养、探望、财产等事宜;同时提示当事人如果不关心关爱未成年子女,不履行监护责任可能带来的后果。目的就是想通过司法保护助推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敦促父母履行监护职责,将父母离婚对子女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防止未成年人因缺失父母关爱而违法犯罪,将防治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关口前移。在人民法院设立少年家事审判机构,做实刑事、民事、行政一体保护,助推司法保护与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和政府保护有机融合,这项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抓前端、治未病”的重要制度建设,十分必要、重在推动落实。

热门资讯